为期3天的首届“亚洲智能卡暨身份识别技术工业展”(CARTES in Asia,以下简称“亚洲智能卡展”)于3月18日在香港落下帷幕。作为拥有24年历史的智能卡世界第一展“巴黎智能卡暨身份识别技术工业展”(CARTES)首次海外展会,本届展会吸引了全球智能卡工业产业链众多知名企业。“移动融合”(Convergence in Motion) 是本次展会的主题,各大展商均展出了各自最先进的移动融合技术。手机支付,金融、电信与交通的行业融合及相关技术成为热议的话题。20多家中国数字安保、智能技术、射频技术领域的优秀厂商组成“中国展馆”,向来自亚洲及世界各地的参观者展示最新的智能卡产品及解决方案。
展会上,国民技术展出的网银安全芯片、安全存储主控芯片等在日常生活中获得广泛应用的产品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参展商的目光。目前,中国智能卡产品已经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并得到了广泛应用。国内信息安全与射频技术领域的领先企业国民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有关人士告诉记者,国民技术此次展出的系列安全芯片产品已广泛应用于网上银行、安全存储、手机支付等领域。
随着越来越多的用户使用网上银行功能,保障网银的安全至关重要,而安全芯片在保障网银安全方面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国民技术展出的SSX20、 Z32(H/L)系列等网银产品全面支持国密算法,所有芯片都设有存储保护单元MMU或MPU,并具有防SPA/DPA攻击等设计,具有极高的安全性。国民技术开发了系列化网银产品,多款芯片适合不同网银客户群使用,广泛应用于网上银行身份认证、指纹式网上银行身份认证、ATM机身份认证。记者获悉,包括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的网银USB-key产品都采用了国民技术的安全主控芯片。我国用户普遍使用的网上银行USB-Key产品中,每10 个用户中就有7人使用了国民技术的安全芯片。
移动支付方面,国民技术表示,目前国内移动支付芯片市场主要体现为公司与境外厂商(主要是德国英飞凌)的竞争格局。由于国民技术以移动支付芯片整体解决方案参与竞争,具有领先技术与先发市场的双重优势。公司研发的基于超高频段(2.4GHz)的RFID-SIM手机支付整体解决方案为原始创新,只需更换SIM卡无需更换手机即可实现手机离线支付。此外,RFID-SIM技术与产品是公司自主知识产权的原始创新,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同样,作为参展商之一,深圳明华也全面展示了其业界领先的2.4GHz RFID-SIM手机支付终端产品线。深圳明华与国民技术深度合作,发布了中国移动2.4GHz RFID-SIM射频协议标准的手机支付系列终端产品,包括2.4GHz RFID-SIM和13.56MHz双频门禁读头、双频读写器、双频小额支付POS、双频考勤机、双频消费机。该系列产品都是同时支持2.4GHz RFID-SIM和目前的13.56MHz的双频读写产品,既能保证现在已经成熟且广泛使用的公交卡、企业一卡通卡等的持续应用,又可以接纳新兴的手机小额支付应用。其中双频门禁读头、双频考勤机、双频消费机主要提供给一卡通系统集成商对已有的门禁系统进行改造;手机双频读写器主要提供给金融终端厂家对已安装的各类型金融终端进行改造;双频小额支付POS主要针对新建的小额支付终端店面使用。
目前,深圳明华的2.4GHz RF-SIM和13.56MHz双频系列产品已经在广东移动和湖南移动内部进行了广泛的内部测试,获得了中国移动相关部门的好评。以此为基础,明华将努力开发出更丰富和强大的2.4GHz RF-SIM手机支付产品,为移动运营商、系统集成商以及终端开发商提供最大化的价值。此外,深圳明华针对中国电信协议标准的2.4GHz RF-UIM手机支付系列终端产品也即将面市。
展会上,电信金融也在手机支付上各显身手。移动支付已成为移动融合技术的代名词,这在本次展会体现得淋漓尽致。展会六个论坛中,就有三个以此为议题。主要参展企业更是使出浑身解数,展现其最新的移动支付成果。当然,依旧分为两个阵营:NFC(近距离无线通讯)技术和SIM卡技术。
对于前者,信用卡巨头MasterCard展示了其“即触即付”的PayPass非接触支付技术,将PayPass芯片植入手机即可成为NFC信用卡手机。Twinlinx展示了MyMaxNFC贴纸,并以此展会为契机,进军亚洲市场。ST展出SoC解决方案——— ST21NFCA集成了实现一个完整的NFC系统所需的全部软硬件。对于后者,中国联通在本届展会上重点展示了3G时代刷卡手机。握奇也展示了其手机支付方案——— SIMpass。
有人说今年是中国“手机支付元年”。这源于不久前的两件大事:一是中国移动宣布将参股浦发银行,并成为其第二大股东;二是中国移动的手机支付业务在六省市展开大规模试点。
金融服务商和电信运营商是移动支付产业链上重要的两个角色。二者争夺产业主导权早已路人皆知。产业也出现拥护不同一方的技术产品。金融服务商青睐的是 NFC技术,如银联就采用的是13.56MHzNFCSD卡模式。目前相关企业如Atmel、Twinlinx研制的NFC芯片可像标签一样贴在手机背面,用户不必更换手机即可实现移动支付,当然也可以将NFC芯片植入手机内部。另外还有一种模式,即GSMA(全球移动通信联盟)推崇的SWPNFC- SIM的模式。但不管怎样,NFC摆脱了对SIM卡的束缚,从而也摆脱了对移动运营商的束缚。
而移动运营商显然青睐SIM卡技术,如握奇的SIMpass技术以及RF-SIM技术。据了解,SIMpass技术已成功商用于泰国 TouchSIM、厦门移动e通卡、广州手机地铁票等项目。总之移动运营商侧重于在SIM卡上“做文章”。
韩国SK电讯移动设备开发组服务研发中心主管Dong-KeunKim告诉《中国电子报》记者,SK研发的SmartSIM是安装于第三代手机用于用户认证的USIM,卡内搭载高性能处理器(ARM9)和大容量内存条(1GB),可以在SIM卡上实现终端机的应用程序,包括金融支付。
利益的博弈让技术的发展令人眼花缭乱。业内人士认为,移动运营商主要针对小额支付,而金融服务商主要针对大额支付。随着手机支付用户认知和需求的不断提升,双方都有彼此合作降低制度成本和经济成本的内在动力。因此,未来双方在支付结算和受理终端领域的合作将成为可能。
正如“移动”和“支付”两个词的定义,移动支付意味着两个已经成熟的行业(银行和移动运营商)必须通力合作将服务推向市场。当然,这并不容易。
在此次展会上,交通应用成果也非常显著。交通行业因其流动性和支付的频繁性,已成为融合技术的突破口。“世界是平的,行业是合的!”握奇数据副总裁高翔在接受《中国电子报》采访时这样表示。的确,无论是香港市民熟悉的“八达通”,还是北京市民熟悉的 “一卡通”,都体现出交通和金融行业的融合。不过,这种融合只是开始。
科技的进步促使了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无现金社会”正在逐步形成。当我们打开钱包,面对十几张五花八门的卡时,我们不禁憧憬“一卡走天下”的未来。无论是公交、铁路、地铁还是的士,交通工具已经无处不在,基于交通行业的支付技术成为融合技术的突破口。将交通卡与银行卡进行兼容,或者直接用交通卡在便利店进行小额刷卡消费则使得交通与金融两个行业的融合成为现实。如果将上述应用植入手机,则就促成电信、交通与金融的融合。当然,更深层次融合不仅体现在跨行业,更体现在跨区域。
广深铁路电算技术研究所所长李立平以广深铁路实施的城际铁路“公交化”为例,对铁路客运电子客票应用作了分析展望。“广深铁路的电子客票系统还可以实现铁路两端城市内系统的连接,兼容铁路沿线的城市通卡系统,例如‘羊城通 ’、‘八达通’、‘深圳通’,甚至“粤通卡”等,这对今后四地加强经济交流将有重要推动作用”。李立平向记者表示。据悉,2009年3月20日,广深铁路开始实行“快通卡”系统,旅客即可凭“快通卡”直接刷卡进站乘坐广深“和谐号”动车组。
而国内另一个典型行业融合案例———“苏州通”也值得一提。苏州市城市信息化建设公司总经理周忠民表示,苏州通项目第一次在中国脱离了单纯‘交通一卡通’的概念,实现了真正的‘城市一卡通’,应用领域从单纯的公交行业拓展到出租、消费、时尚生活、文化旅游、休闲餐饮、健身娱乐、身份证、公共事业等领域,是“一卡多用、一卡通用”的典型案例。
在本届展会上揭晓的最高奖项“亚洲芝麻奖”获奖产品——— 新加坡LiveFreshVisa铂金信用卡也是行业融合的结晶。其获奖的最大理由是:在亚太地区,采用TimeCOSCeWave技术的DBS“三合一”信用卡首次在一张智能卡上融合了交通支付、信用卡以及非接触小额支付的功能。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日常生活:持卡人可以在便利店用电子钱包消费,可以在商场刷卡信用消费,亦可以在出行时刷卡乘车……
不过融合也不是盲目融合,应该顺其自然。高翔表示,差异性小的应用模式可以融合在一起,比如金融与交通。但身份证等身份识别应用与交通卡融合则并不是十分合适,毕竟人们并不是每时每刻都会用到身份证,而且身份证持卡习惯与交通卡也不尽相同。
此次“亚洲智能卡工业展”,是号称智能卡世界第一展的“巴黎智能卡暨身份识别技术工业展”首次在法国以外的地区举办,是数字安全和智能技术领域世界领先的盛会。展会将向世界展示智能卡市场的主要趋势与创新技术,推动世界智能卡行业的发展。
中国信息产业商会会长张琪女士表示,亚洲智能卡工业展的创办为国际高端智能卡企业提供了一个贴近亚太市场的交流平台,也为中国数字安全和智能技术企业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发展机遇。包括国民技术等在内的中国企业将有机会向亚洲甚至世界范围的银行、电信、交通运输、医疗、教育、商务、电子政务领域的用户提供更先进的技术与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