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技术文章

IC卡智能卡的可靠性研究
发布时间:2008-8-25 上午 10:52:51 浏览次数:

    相对于IC卡的应用领域而言,没有高可靠性,IC卡所采取的其它技术措施都毫无意义,也妄谈应用了。

    IC卡出现并付诸实际应用以来,由于技术上的不成熟等原因曾经出现过很多错误,给推广使用IC卡带来一些困难。针对这种情况,国外有关公司和组织进行了一些IC卡可靠性摸底实验,旨在取得IC卡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错误类型、错误概率等一系列可靠性数据,以便为进一步完善发展IC卡提供依据。摸底实验的主要内容为:以固定数量的供实验用IC卡在固定的时间内统计“读写器硬件发生错误次数”、“IC卡发生错误次数”等数据。实验结果见下表。

IC卡摸底实验结果
供实验的IC卡数   3万张
实验时间   1年
读写器硬件发生错误的次数   14
软件发生错误的次数  7
卡片发生错误的次数  96
总用卡次数  1136385
错误率  0.01%
按发卡数计算的错误率  0.32%

    从表中可以看出,无论硬件、软件、IC卡片等均具有相对较高的错误概率。这还需IC卡用芯片制造商进一步提高IC卡用芯片的制造技术与工艺;IC卡制造商进一步提高IC卡封装技术及完善系统的软硬件设计;IC卡发行部门进一步加强IC卡的使用管理等。

    当然,任何一种新技术、新产品等从实验室到实际应用均有一个不断改进、完善的过程。尤其是IC卡技术,由于其涉及的技术领域多、生产制造环节多、初期无标准可依以及激烈的市场竞争造成产品研制时间紧张等原因,使IC卡及其读写设备的生产制造存在较多的问题,有许多不可靠的因素,这是造成以上实验结果的根本原因:此外更外值得重视的是:IC卡广阔的应用领域,发行部门管理经验的不足及复杂的、素质不一的持卡人环境更是造成IC卡应用初期不可靠的重要原因。由互看来,IC卡技术和不同的应用领域的专业技术还必须有相当时间的“磨合”过程,而以不同应用面目出现IC卡和相应领域的发行部门、持卡人也需有一个相互“认可”的过程。出现以上的实验结果也属必然。

    事实上,从某种程度上讲,IC卡的可靠性根本不是一个技术问题,而且随着各种新技术、新工艺特别是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IC卡必将更加先进、适用;IC卡的可靠性问题是“时间问题”、“人的问题”,即需要时间来完善、提高可靠性,需要高层次的复合型技术、管理人才来“实施”IC卡的可靠性。这才是IC卡可靠性的真正涵义,这才是提高IC卡可靠性的正确途径。

    目前,经过几年不断的技术改进,IC卡及相关设备已较为完善、可靠、实用。这次实验虽在国外进行,但综合来看,我国在实施IC卡的开发、应用(如“金卡工程”)的过程中虽然可以借鉴一部分国外的成功经验,但总会出现各种问题而且可能更多些。解决的办法除了上面提及的大方向外,我们认为在实施某一具体工程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确定方案慢:在这一阶段,应用及工程研制单位领导、有关管理技术人员应当用充分的时间作出较为完善、实际的需求分析,方案设计,设备选型,配套件/耗材供货渠道的确定,有关人员的先期培训计划,应用/市场宣传策划等。最好能按系统工程的方法“从上到下、从下到上”多反复几次。这一阶段工作越细致、全面,以后的工作才会越主动,工程才会越顺利。此处投入一分“力”,以后收获十分“利”;此处节省一分“力”,以后损失十分“利”。

    工程实施快:一旦方案确定,就要争分夺秒地进行工程实施。以期早日见效,万一有考虑不到的问题也可有时间解决。这一阶段切忌“这山望着那山高”,觉着自己的方案不如别人的先进,自己选型的设备不如人家的好,要改方案等。我们知道,方案往往不具备简单的横向可比性,方案的先进性以是否满足已方需要、是否具有较高的性能价格比,以及是否具有较好的扩充性为主;而单独比较某一种设备的好坏更是没有任何意义的。从系统角度讲,能满足系统需要的设备就是好设备。

    对上争取指导:行业应用一定要与行业主管部门取得联系,以便争取必要的帮助和指导,更为重要的是使开发的系统能符合或纳入行业有关发展计划;同时,尽可能了解国家有关政策、法规、标准,以免今后造成不必要的冲突、浪费。

    对下获得意见:若有可能应尽量多地接触该系统的一线操作人员及使用对象(持卡人),听取他们对该系统的意见并将它纳入方案之中。实践证明,这是保证系统成功实施并顺利运行的十分行之有效的方法。

    总的来说,针对IC卡、IC卡读写设备及IC卡的应用,设计是提高IC卡可靠性的前提,工艺是保证,妥善地保管、正确地使用则是根本。只要这三条在IC卡的制造、使用过程中得以很好的实施,IC卡将具有相当高的可靠性。 
【首页】 【返回】